【中國儀器儀表網(wǎng) 廠商新聞】南京大學馮建勇、閆世成、李朝升研究團隊,使用福立氣相色譜儀在期刊《Joule》發(fā)表了題為《Photochemical CO2 hydrogenation to carbon nanotubes and H2O for oxygen recovery in space exploration》【IF=38.6】的新研究成果。
南京大學博士研究生王駿為該論文的di一作者,他談論在該項研究中,除了生成的CNTs和H2O外,反應中CO2、H2、CO和CH4等氣體濃度的變化和測定是體現(xiàn)催化劑穩(wěn)定性與計算反應碳平衡的關鍵。福立氣相色譜為反應物和產(chǎn)物的監(jiān)測和分析提供了重要的技術保障,可以幫助團隊更好地把握反應的進程,為后續(xù)催化劑的設計、反應物投料配比、反應器改進等方面提供準確的數(shù)據(jù)支持。
當前國際空間站采用Sabatier技術(CO2+4H2→CH4+2H2O)從CO2中回收O2,然而CH4的生成會造成H元素的凈損失,使得該技術的理論氧回收率僅為50%,難以達到載人火星任務>75%的要求。為了應對這一難題,該論文提出了一種光化學Bosch策略,在光照條件下將CO2/H2混合氣轉(zhuǎn)化為碳納米管(CNTs)和H2O,并結(jié)合電解水工藝,使其理論氧回收率達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