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儀器設備網 行業(yè)大咖】氣相-離子遷移質譜(GC-IMS)聯(lián)用分析技術是將高效的氣相分離技術與超高分離精度的離子遷移質譜技術相互融合的新型分析技術,項目采用GC-IMS聯(lián)用分析技術對5種食用植物油中有機揮發(fā)性組分(VOCs)進行了指紋信息提取、表征和數據挖掘,探索了GC-IMS分析技術在食用植物油品質檢測中的應用機理和應用方法,成功地對5種常用食用植物油(油菜籽油、花生油、芝麻油、葵花籽油、大豆油)的種類、生產工藝和摻雜等質量問題進行了準確的識別,達到食用植物油品質指標的快速無損的定性、定量分析目的。
GC-IMS儀器設備選型
研究的順利開展離不開可靠的儀器設備,根據需要本次研究采用G.A.S.事業(yè)部GC-IMS聯(lián)用技術——FlavourSpec®風味分析儀。針對揮發(fā)性氣體檢測需要有極高的分辨率和極低的檢測限,同時為了減少人為誤差對試驗結果的影響,選用PAL全自動靜態(tài)頂空進樣裝置對樣品進行孵化和頂空氣體進行轉移檢測。要得到zui佳的檢測效果,檢測儀器的工作參數優(yōu)化是必不可少的研究內容之一,GC-IMS檢測食用植物油的主要工作參數包括:孵化溫度、孵化時間、GC 柱溫、六通閥進樣溫度、漂移管溫度、IMS檢測器溫度、載氣流速、漂移氣流速以及色譜柱型號等。
項目業(yè)績:
(1)完成了食用植物油GC-IMS檢測參數優(yōu)化準則和規(guī)范方法的制定;
(2)完成了利用GC-IMS三維譜信息分析植物油(5類)品質的zui佳檢測方法的開發(fā),建立了食用植物油植物特征指紋譜信息提取方法,并制定了GC-IMS信息評價標準;
(3)建立了5類食用植物油種類判別、產地識別、氧化程度分析、摻假油的種類定性判別和摻假量的快速分析模型。其中食用植物油種類識別準確率大于85%以上,摻假摻雜(摻雜率不大于5%)的識別率達95%以上,酸敗食用植物油判別正確率達到了90%的評價效果;
(4)申請發(fā)明zhuan利3項,培養(yǎng)博士研究生2名(1名畢業(yè),1名在讀),碩士研究生2名,指導博士后1名,完成SCI收錄論文6篇,EI收錄9篇,其他論文4篇,全國性學術報告8人次;
(5)完成GC-IMS分析及應用軟件系統(tǒng)的編制,獲得軟件著作權登記1項。在完成項目計劃任務的基礎上,項目組還將GC-IMS分析技術拓展到大米霉變的早期檢測、豬肉脯加工工藝的優(yōu)化及產品質量一致性控制、中藥葛根粉的產地識別等方向。研究成果為諸如化工、環(huán)境、安全、藥材、生物技術等等行業(yè)對VOCs(mVOCs)的快速定性判別和定量檢測提供了理論基礎和實用經驗,為推廣GC-IMS聯(lián)用分析技術做出了貢獻。